相关搜索:
出自夜雨寄北的成语 夜雨寄北的诗句 夜雨寄北古诗图片 古诗夜雨寄北的意思 古诗配画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写现在的诗句 夜雨寄北带拼音的古诗 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的诗句-中离情代用诗句夜雨寄北诗句分析 夜雨寄北中写时间的诗句 夜雨 離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北歸度嶺寄子由 夜雨诗句 天台夜雨 夜雨屋漏 夜雨南山 春夜雨 秋夜雨 夏天夜雨 夜雨有感 夜雨话 夏季夜雨 夜雨古诗 春风北成语 北什么成语
诵读欣赏古诗二首
一、目标导学
1.朗读、欣赏、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。
2.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。
二、自主预学
1.一读课文,借助字典、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,完成。
(1)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。
赵翼.()冀.州()风骚.()搔.首弄姿()涨.秋池()涨.红了脸()
(2)了解作者。
李商隐,字,号,代诗人,和被称为小“李杜”。《论诗》的作者,代诗人,著有《》等。
2.再读课文,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。
《夜雨寄北》:
《论诗》:
三、互动探究
(一)交流讨论“自主预学”部分的知识点。
(二)学习《夜雨寄北》。
1.解题。试题中的“寄北”,有的选本作“寄内”。“内”即内人,妻子。你的看法如何?
2.诗中的“秋”字除了交代季节外,还起到什么作用?诗中两处“巴山夜雨”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?
3.成语“剪烛西窗”源自本诗,结合诗歌内容,说说“剪烛西窗”的含义是什么?
4.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?
(三)学习《论诗》。
1.“李杜诗篇万口传,至今已觉不新鲜”,从这两句看,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、杜?
2.“江山代有才人出”中“江山”指什么?
3.“各领风骚数百年”中“风骚”指什么?
4.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,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?
四、课堂练习
(一)同步反馈训练。
1.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。
(1)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:
(2)却话巴山夜雨时却:;话:
2.对《夜雨寄北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()A.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。
B.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。
C.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。
D.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。
3.对“至今已觉不新鲜”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()A.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。
B.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、旧的、陈腐的东西了。
C.李杜的诗与现今社会现状不能扣合,缺少时代气息。
D.李杜的诗篇尽管精美,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,也会逐渐不适合后世读者的口味。
4.名句默写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。
江山代有才人出,。
(二)课内阅读。
论诗(赵翼)
李杜诗篇万口传,至今已觉不新鲜。
江山代有人才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
1.对赵翼的《论诗》,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()A.前两句是以李白、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,李白、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,无人能与之相比,然而,如此伟大的诗篇,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。
B.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,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。
C.诗人认为李白、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,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。
D.“风骚”指诗经中的《国风》和屈原的《离骚》,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“风骚”。
2.诗中的“风骚”是指什么?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,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?
夜雨寄北(李商隐)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3.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()A.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”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。
B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,写夜雨交织,绵绵密密,涨满秋池之景,作者没说什么愁,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。
C.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中“何当”是从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中引发而来,“共剪”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。
D.“却话巴山夜雨时”一句,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。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,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乐的谈话材料。
4.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是流传千古的名句,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?
五、拓展阅读
阅读下面两首诗,回答问题。
江南春(杜牧)
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山行(杜牧)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1.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
....的一项是()A.“千里莺啼绿映红”一句,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,鸟语花香的特点。
B.“多少楼台烟雨中”一句,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,春雨朦胧的特点。
C.在《山行》中,诗人以“枫叶”自比,表达了珍惜生命,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。
D.杜牧笔下,无论春秋,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。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,更加鲜艳。
2.对两首诗赏析不当
....的一项是()A.有诗人认为《江南春》中“千里”的“千”字实为“十”字之误用,因为“千里莺啼,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,谁人见得”这是很有见地的。
B.《山行》用一“生”字,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,萦绕山梁的情景,化静为动,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。
C.《江南春》以虚实结合的手法,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,春意盎然的特征,写得十分传神。
D.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,所写之景虽然不同,却都显得格调清新,充满诗情画意。
学后反思:
《古诗二首》答案
二、自主预学
1.(1)yìjìsāosāozhǎngzhàng
2.《夜雨寄北》
你问我回家的日子,我尚未定归期;今晚巴山下着大雨,雨水涨满秋池。
何时你我重新聚首,共剪西窗烛花;再告诉你今夜秋雨,我痛苦的情思。
《论诗》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,
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。
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,
《夜雨寄北》
原诗: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1、诗人通过归期的问答方式,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深情思念的诗句:君问
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2、诗人设想与友人剪烛夜谈的诗句: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3、诗中写眼前现实的诗句: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4、友人盼归,诗人思归,彼此思念心情是相同的,二人却不能相见,内心是痛苦的,又是无奈的,诗中体现这一情绪的诗句: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5、表达对妻子思念之情的诗句: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6、诗中无形的情感化作具体形象,用以表现羁旅之愁,思归之苦的两句:君问
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7、诗人设想回归长安,与友人剪烛夜谈情景句: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8、诗中表达对友人思念的深沉感情句: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9、把眼前实景推移到想象境界,让朋友在不确定氛围中寻求慰藉,表达美好愿望的诗句: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10、诗中写未来想象的两句: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11、诗中通过描写特定景物寄托作者离愁诗句: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12、诗中寄情于景的诗句: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13、诗中驰骋想象,另辟新境,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: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14、诗中把相聚的欢乐与回忆的愁苦结合在一起,慰人慰己的句子:何当共剪
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15、将秋景入诗,使人备感思念之情充斥于胸的诗句: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诗夜雨涨秋池。
16、写出诗人宦途失意,滞留他乡,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两句: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诗夜雨涨秋池。
17、诗中设想明日相逢,足见今日离情之深的诗句: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18、诗中融情入景,将凄凉的环境,孤独的情怀与浓浓的相思寄于雨中的诗句: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诗夜雨涨秋池。
19、化实为虚,开拓出一片想像境界,使时间和空间交汇融合的诗句: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20、写异地思亲,归期未定的心境的诗句: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诗夜雨涨秋池。
21、白居易在《邯郸冬至夜思家》中曾写到:“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选行人”以视角转换的手法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,李商隐在《夜雨寄北》中写得更为巧妙: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22、表达对妻子思念之情的诗句: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